欢迎来到中华木作文化产业联盟官网!
XXNR-T1-20140530095726
样板工程
木作网首页 >> 小木作(中式木装 ) >> 样板工程 >> 正文

龙纹 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

2020年09月03日 13:06 作者:匿名 来源:中华木作网

摘要:

中国古典的建筑图案是中国建筑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,凝聚了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,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经典。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龙纹经历了古拙抽象的商周时期、秀丽矢矫的春秋战国时期、雄浑豪放的秦汉时期、健壮圆润的六朝隋唐时期、清秀典丽的宋元时期、繁复华美的明清时期。

中国古典的建筑图案是中国建筑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,凝聚了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,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经典。虽然是古代迷信但不失给建筑带来点睛之笔。特别是古代的龙纹图案更是对我国古代建筑、家具、饰品以及祭祀有极其深远的影响。

关于龙的传说,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几乎本本书中都有记载。如《易经》,便将龙作了完整系统的论述,并赋予哲学的思想含义。八卦中整体用龙来说明的就是乾卦,也是《易经》的第一卦。传说中的龙,长着一对虾眼、鹿角、狗鼻、牛嘴、鲶须、狮鬃、蛇尾、鹰爪、鱼鳞、九种动物合而为一的动物。古人把龙看成预有神灵之物,而且变化无常,体长威猛,既能深入水底,亦能腾云驾雾。


古建木作龙纹


古人崇拜龙认为它是吉祥灵兽,能攘除灾难,辟邪出崇,能给人们带来吉祥,所有龙成了古典图案中最常用的题材,常用的龙形图案包括团龙、蟠龙、坐龙、双龙戏珠。

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龙纹经历了古拙抽象的商周时期、秀丽矢矫的春秋战国时期、雄浑豪放的秦汉时期、健壮圆润的六朝隋唐时期、清秀典丽的宋元时期、繁复华美的明清时期。明清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全盛和最终消亡时期,它将古代的装饰艺术在最后作了一次集中整理和保存。明清时期的统治阶级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,对龙的崇敬和颂扬不断升级,龙形象的运用几乎达到饱和程度。所以研究这一时期的龙纹装饰艺术具有窥斑见豹的作用。

根据建筑中装饰纹样使用的位置,拟从以下几方面来研究龙纹的使用情况:屋顶、藻井、天花、门窗、台基栏杆、影壁、雀替、斗栱、梁、柱、枋等。不求能涵括全部,只求能对龙纹在明清建筑装饰中的作用及其象征意义有所了解。

屋顶

中国古代建筑因为采用木结构体系,因而产生了木梁架构成的硕大屋顶。弯曲的瓦坡,翼状翘起的檐角,檐前部的“飞椽”,和承托出翘的斗拱,使原本笨拙、呆板的大屋顶变得轻盈生动。在长期的实践中,古代工匠通过各种方法加工处理屋顶,并根据建筑等级的高低采用庑殿、卷棚歇山、重檐庑殿、歇山、硬山、悬山等屋顶形式,在使用过程中再加以组合变化,由此产生了如今人们看到的造型丰富、气韵生动的屋顶艺术。


古建木作龙纹


屋脊、戗脊、垂脊是屋顶装饰的重要部位。屋脊是两个屋面的交接部分,在屋脊的两端往往是几处屋脊交汇的节点,这个位置是“吻”的装饰部位。吻位于正脊的两端,所以又称“正吻”,它的造型呈龙形,张着嘴、咬住屋脊。但是这里的龙并不是完整的龙,我们称之为龙子,是龙生九子之一的“螭吻”,古时又称“鸱尾”。古代人对于由天灾引发的火灾缺乏科学的认识,为了避免木结构建筑遭遇火灾,只能寄望于巫术,将形状似鸱的海中鱼虬放在房屋的最高处,并用一把利剑将其牢牢插在屋脊之上。从各个时代留下来的鸱吻的形象上看,变化不是很大,基本上都是以一个兽头为主,有的身上遍布鱼鳞。明清时期吻的现状基本稳定下来,并以龙子的身份确定了它在宫殿建筑上的位置。在民间的建筑的吻兽中有鳌鱼形式,也有直接采用龙的,造型上自由多变,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。如山西民居屋脊上的吻是两头向外向上翘起,身体共用连成屋脊;广东地区则将夔纹与龙纹结合,创造出夔龙纹;还有一些地区把两个龙头背靠背相连,一个朝内咬住屋脊,一个向外仰望天空。在民间建筑中,还将龙的装饰应用到正脊本身和正脊中央,常见的造型有拐子龙、云龙、双龙戏珠等。

在一些宫殿和地方寺庙的戗脊或垂脊的一端还装饰有“走兽”,这种走兽共用九个,依次分别为龙、凤、狮子、天马、海马、狻猊、獬豸、押鱼、斗牛,前面一个领队的骑着鸡的仙人。依据建筑的重要性走兽有九只、七只、五只、三只几种,象紫禁城的太和殿是帝王登记举行大礼的地方就有九只,而后宫中的永泰宫是七只,御花园的亭榭上则是五只或三只了。这当中的龙也是龙的九子之一,称为“嘲风”,赋以好险的性格。在民间建筑中这些走兽可以用植物或其他小动物来代替,也有用整条龙的。


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末页
[ 网站编辑:Alinna ] 已有 21396 次点击
分享到:
XXNR-CL1-20140530095503
相关新闻
XXNR-CR1-20140605121812
XXNR-CR2-20140605121547
XXNR-B1-201405300956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