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纸——木的灵动转化
2014年08月19日 09:17
作者:单颖
来源:中华木作网
摘要:
宣纸有所谓“墨分五色”,笔墨着纸后,焦、浓、枯、淡、湿,变化丰富,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的风格。其产出的宣纸薄如蝉翼,润如青云,不仅具有质地绵韧,纯白细密,光而不滑,透而蜜光等特性,而且有不蛀不腐,润墨性强,耐老化的特点,宜书宜画,保存长久,有“纸寿千年”的美称。
宋代诗人王令曾在《再寄权子满》诗中云:“有钱莫买金,多买江东纸,江东纸白如春云”,这句诗也描述了当时宣纸广受欢迎的情形。它的制作始于唐代,成熟于宋元,盛于明清。宣纸最初是以小家庭、小作坊形式在泾县及周边地区生产。南宋末期,曹氏迁入泾县小岭以造纸繁衍生息。到了清代,泾县小岭有十三个山坳,当地人叫山坑,坑坑造纸。千百年来,宣纸在小岭曹氏一族中不断完善、成熟。
宣纸有所谓“墨分五色”,笔墨着纸后,焦、浓、枯、淡、湿,变化丰富,最能体现中国艺术的风格。而这样最终呈现的效果就对制作工艺有着极高的要求。
[ 网站编辑:Alinna ] 已有 15309 次点击
分享到:
相关新闻
- 宣纸——木的灵动转化| 2014年08月19日 09:25:50
- “物尽其用” 弯曲木料的使用新理念| 2014年08月19日 09:25:50
- 由“幕后”走向“台前”木质楼梯| 2014年08月19日 09:25:50
- 揭开澳门神像雕刻的神秘面纱| 2014年08月19日 09:25:50
- 神奇的特色创造 — 中华木作榫卯结构| 2014年08月19日 09:25:50
- “一根藤”:蔓延于门窗间的木作工艺| 2014年08月19日 09:25: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