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中华木作文化产业联盟官网!
XXNR-T1-20140530095726
专题
木作网首页 >> 专题 >> 正文

建筑的“脊梁” — 大木作

2014年08月14日 13:44 作者:匿名 来源:中华木作网

摘要:

“大木作”属中国古典建筑术语,最早见于宋代李诫《营造法式》,其中将建筑的木料工程分为大木作和小木作两大类,凡与建筑整体木框架构有关的构件的规格,工料、归入大木作范围;大木作包括材,斗拱,栋,梁,柱,橼,檐,平坐,铺作,阑额,阳马,举折等。《清代匠作则例》沿用大木作的称呼,有时也称为大木作法。

屋架

(1)举架

举是指屋架的高度,常按建筑的进深和层面的材料而定。在计算屋架举高时,由于各檀升高的幅度不一致,所以求得的屋面横断面坡度不是一根直线,而是由若干折线组成的,这就是“折”。

(2)推山与收山

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。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,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,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。 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。其目的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,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。

(3)梁

按它在构架中的部位,可分为单步梁、双步梁、三架梁、五架梁、七架梁、顺梁、扒梁、角梁等。宋梁栿的名称是按它所承的椽数来定的,而清代则按其上所承的檀数来命名。

梁的外观可分为直梁和月梁。后者在汉代文献中又称为虹梁,经唐、宋到今天,我国南方建筑中还在使用。其特征是梁肩呈弧形,梁底略向上凹,梁侧常作成琴面并饰以雕刻,外观比较秀巧。

梁的断面大多为矩形,宋木梁的高度比为3:2,明、清则近于方形。南方的住宅、园林中也有用圆水为梁,称为圆作。在制作大截面梁或为了装饰梁架,常用拼帮的形式,将若干小料以铁箍、钉等拼合。

(4)桁

依部位可分为脊桁、上金桁、中金桁、下金桁、正心桁、挑檐桁等。


大木作支柱


(5)椽

椽是垂直搁置在檀上,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。按部位可分为飞檐椽、檐椽、花架椽、脑椽、顶椽等。断面有矩形、圆、荷包形等。椽在屋角近角梁处的排列有平行的和放射的两种,前者较早。椽档间距在早期较宽,约为椽径的四倍,后来渐变为1:1。椽径尺寸亦随建筑大小而定。

(6)其他构件

爪柱

爪柱最早只用于脊桁下,其他承梁处都用驼峰,或矮木加斗栱。

驼峰

形如骆驼之背,一般在彻上明造梁架中配合斗栱承载梁栿。有全驼峰和半驼峰之别,前者形式较多,后者少见。

叉手和托脚

叉手支撑在侏儒柱两侧,托脚是支撑上金桁的构件。

替木

为支承在栌斗或令栱上的短木以托梁枋,开始均呈矩形,后来下端渐有收杀。此外,也有直接置在柱头上的。

多层木建筑

多层木建筑如楼、阁、塔等。简单地说,多层木建筑是若干单层木构架的重叠。其关键是上下层柱的交接,在宋代有以下做法:

(1)叉柱造

其做法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,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栱内;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栱上,但向内退进半柱径。缺点是柱脚开榫口较大,削弱了柱体强度;立面上因收进较少,外观不够稳定。优点是在构造上比较省事,不用增加其他构件。

(2)缠柱造

它是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梁,并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。在结构上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,但需增加梁,另角部每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栱——附角斗。

土墙

常见的有夯土墙、土坯墙等。夯土墙是我国墙壁最古老的形式之一。一般用粘土或灰土,也有用土、砂、石灰加碎砖石或铺垫入植物枝条的。土墙的隔热、隔声性能好,又有一定的承裁能力,并可就地取材,施工也很简易,但易受自然侵蚀,特别是水浸后墙体的强度大大降低,所以古代筑墙时很注意选址和排水。


[ 网站编辑:Alinna ] 已有 29960 次点击
分享到:
XXNR-CL1-20140530095503
相关新闻
XXNR-CR1-20140605121812
XXNR-CR2-20140605121547
XXNR-B1-20140530095648